2004年8月19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嘉善上万失地农民端上新饭碗
本报记者 李稹

  开篇的话
  这是一个孕育丰收、充满希望的春天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是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,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;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,是造福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,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。从今天起,本报推出《聚焦新农村》专栏。这个专栏将把目光紧紧瞄向希望的田野,把笔尖深深插入田间村头,为广大读者描绘我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出现的动人篇章,讲述感人故事,介绍可学经验,刻录精彩瞬间……
    
  “以前我什么都不会,自从在培训班里学了烹饪技术,我回村里开了这家农菜馆,现在不仅日子不用愁,生活还比以前好多啦。”缪宝妹是嘉善县大云镇东云村的一名普通村民,土地被依法征收后,她参加了镇上举办的技术培训班,现在成为了“东云农家菜馆”的老板娘。
  “新市民培训工程的确为失地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做了不少实事。”嘉善县农业经济局科教科的陈新颜告诉记者,目前嘉善县已有16395名失地农民接受了技术培训。
  周末,魏塘、西塘、大云三镇的农民便在成人文化学校吃起了免费培训“大餐”:大礼堂里,近40个座位坐无虚席,那是电脑培训“满汉全席”;小教室里,五六个学员在品尝修车技术的精致小点。而其他乡镇,技术培训流动文化站在当地政府大礼堂、小学操场里搭起了学习园地。服装、烹饪成了农民热捧的学习项目。
  据了解,这项新市民培训工程是嘉善县从去年初开始实施的,至今已开展了维修、服装加工、美发美容等12个眼下热门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。这些培训项目被印在一张面额为400元左右的《培训优惠券》上任村民挑选,村民形象地称之为“点菜式”培训。“有了缪宝妹这样的先例,被技术培训吸引的农民自然就多了。”大云镇政府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范永福说。
  经过一年的实践,一组简单的数据让记者看到了当地新农村的美好前景:嘉善县先后支出专项培训资金250万元,用于建设培训设施,聘请专业技术老师;2230名失地农民获得了职业资格证,465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业;设立了30万的“失地农民培训基金”,用于给特困农民的培训埋单。同时,当地政府还实行农民小额贴息贷款帮扶等工作,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工业,创办无围墙工厂,使400余名失地农民创办了家庭工业。
  “搭好培训台更要牵好就业线。我们下一步要建设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体系。”陈新颜告诉记者,“我们要把劳动力市场招聘会开到镇、村,除了招聘家政工、水泥工、清洁工等传统职位,还招聘生产工、维修工、电脑维修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种。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民,就业面会大大加宽。”据透露,今年该县筹备的村镇招聘会,将向农民推出上万个就业岗位,上万农民将端起新的饭碗。